嫌惡貧窮、愛財有道的軍火販安德謝夫是個富商,他的女兒芭芭拉卻擁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從事宗教救援活動。芭芭拉所服務的救世軍因貧困拮倨,接受她「不義」之父的捐款,她不願接受昧著良心賺來的錢,而脫離救世軍。卻在參觀過父親的工廠後,體認救贖的工作不應脫離人間,需憑藉金錢與力量才能抵抗犯罪與邪惡。遂由她的未婚夫繼承安德謝夫的產業,兩人繼續世俗的救贖志業。
......(更多)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
生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20歲時前往倫敦,1884年加入費邊社(Fabian Society),參與社務長達26年。蕭伯納是自由思想家,他支持女權,倡導兩性同酬,反對私人財產,贊成激進改革選舉體系。他一生創作五十多部劇本,數量之多,在英國文學中史無前例;他敢於挑破社會的膿瘡、人性的偽裝,產生驚世駭俗的力量,在英國文學中亦前無古人,畢生關注的主題為個人責任與精神自由,以及反抗社會陳習。
蕭伯納於192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接受此一殊榮,卻拒絕領取獎金。主要劇作有《芭芭拉少校》(1905)、《賣花女》(Pygmalion,1916,後改編為電影《窈窕淑女》)、《聖女貞德》(Saint Joan,1924)、《人與超人》(Man and Superman,1903)等,論著《易卜生主義的精華》為歐洲戲劇史上的巨著。
——————————
譯者簡介
英若誠
1929年生於中國北京,滿族人。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後,加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劇團,是一名專業的演員。他於24歲起陸續翻譯劇作,至2000年已中譯200多萬字,期間曾多次至歐美講學,受聘為密蘇里大學終身教授。九○年代,他陸續榮獲美國包度因學院名譽博士、香港演藝學院終身榮教授。現居北京。
......(更多)
......(更多)
Then the way of life lies through the factory of death
Undershaft: [in profound irony ] Genuine unselfishness is capable of anything , my dear. 安得谢夫:(暗含讥讽的)所以呀,亲爱的,一个人真正做到无私以后,什么都干的出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