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现代世界史

现代世界史
作者:[美] R.R.帕尔默 / 乔·科尔顿 / 劳埃德·克莱默
译者:何兆武 / 孙福生 / 董正华 / 陈少衡 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3-04
ISBN:9787510049002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164

内容简介

自1950 年初版以来,帕尔默等人所著的《现代世界史》便一直被誉为是一部殿堂级的历史学术教科书,并被广泛采用作教材。在近60 年的时间里,本书作者不断修订,如今已出至第10 版,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中寿命最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

本书内容丰富、领域宽广,以洋洋百余万文字阐述了现代欧洲的崛起这一世界性的事件。在作者笔下,曾经默默无闻的欧洲(或曰西方),在从16 世纪初至今的五百多年里,逐渐创造出了一个辐射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

作为一部将传统叙事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作品,作者在以政治和制度的演变为主线的同时,对于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诸方面也作了简洁而生动的阐释。全书贯穿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情怀,思想的火花与睿智的表达时时可见,使得阅读本书成为一次美妙的思想之旅。

-----------------------------------------------------------------------------------

现代化”的概念来取代“西化”概念,这绝不仅是一个修辞上的问题,而是对观察现代世界的“西方中心论”观点的修正和突破,这在本世纪70 年代以来的西方近现代史著作中,有明显的转向。在这里,我要特别推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帕尔默(R.R.Palmer)与科尔顿(Joel Colton)合著的《现代世界史》。此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现代世界”的形成为主线,从“现代化”的新视角来观察近期世界历史的进程。

——罗荣渠(1927—1996),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先驱

不断的创新就要求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为读者提供各种不同的参照系。这里的这部书为读者所提供的,便是当今美国历史学界一部分相当流行的见解。其中的优劣得失,正可为我国有关世界史的研究和知识提供一份参照系,而并非仅只是向一般读者提供某些有关的知识而已。

——何兆武,著名翻译家,思想文化史学者

《现代世界史》不是现代化理论的图解,而是一部出色的历史叙事。历史总是比理论更丰富生动。现在一些宏大叙事往往抛弃历史学讲故事的传统,而《现代世界史》把历时性叙事与重大论题较好地结合起来,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所说的事件、局势和结构三个层面比较合理地结合起来。读者不难发现,该书既长于联系和比较,铺张了宏大视野,又洞幽烛微,揭示历史细节中的奥妙。

——刘北成,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毫无疑问,帕尔默三人所著的最新版本依然是市场上最好的世界史入门教材之一。

——乔治·J·马可波罗和戴维·J·普罗克特,塔夫茨大学

他们的著作的一个显著特色便在于写作风格,清晰,美妙。

——纳撒内尔·格林,卫斯理大学

能够作为推荐给历史专业学生求学生涯的第一本和最后一本著作,这样的作品,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不可多得的。而《现代世界史》便是这样的一部杰作。

——亚马逊网络书店读者评论

......(更多)

作者简介

R.R. 帕尔默(R.R.Palmer,1909—200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1934 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36—1977年间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作为法国大革命研究权威,以及美法两国革命比较研究的先驱,帕尔默曾先后担任美国法国史研究协会主席(1961),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70),同时也是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活跃成员,并被欧美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学位。1990 年,帕尔默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授予费尔特里内利奖。

本书是帕尔默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18 世纪法国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国与欧洲的政治史》(1959)等。

乔·科尔顿(Joel Colton),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50—1989 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曾任洛克菲勒人文科学奖学金与研究项目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成员。

劳埃德·克莱默(Lloyd Kramer),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兼职教授。

译者

何兆武(1921— ),著名翻译家,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苇草集》等。翻译本书前言、导论,并作推荐导言。

孙福生(1933—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原历史系主任,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会长和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理事。翻译本书第1、2、3、5、7、9章。

陈敦全(1939—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译有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达尼肯《众神之车》、《COLLINS袖珍英汉双解词典》(香港)等。翻译本书第4、6、8章。

周颖如(1927— ),商务印书馆编审,曾与周川合译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托马斯《林肯传》,主译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美日战争的来临》等。翻译本书第10章,校译第21章。

周鸿临(1933—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翻译本书第11、12、17章,校译本书第13、16章。

苏中友(1951—2002),广西师范大学教师。翻译本书第13、14、15、16章。

范丽萍(1966—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校译本书第14、15、17章。

杨慧娟(1936—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翻译本书第18章。

罗敏兴(1926—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精通英语、俄语。校译本书第18章。

陈少衡(1929— ),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商务印书馆编审。译有休斯《欧洲现代史(1914—1980)》(合译)、狄更斯《荒凉山庄》(合译)等。翻译本书第19、20章。

周熙安(1925—2000),原名周川,商务印书馆编审,曾参加翻译《光荣与梦想》、《克格勃》等多部著作,还曾与周颖如合译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托马斯《林肯传》等。翻译本书第21章。

牛可(1969—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副教授。翻译本书第22、25章。

董经胜(1964—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秘书长。翻译本书第23章。

潘华琼(1965—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曾于1998年至2000年在比利时新鲁汶天主教大学进修。翻译本书第24章

王昺(1948— ),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比较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翻译本书第26章及“延伸阅读:建议与书目”

陈启能(1934— ),史学理论、俄国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校译本书第26章

董正华(1950—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富布赖特研究访问学者。翻译本书第27章。

推荐者

罗荣渠(1927—1996),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堪称我国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奠基之作。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历史》编委,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著有《福柯思想肖像》等,译有布罗代尔《论历史》、福柯《疯癫与文明》、汤因比《历史研究》(合译)等。

......(更多)

目录

出版前言

简目

序一 用“现代化”的视角解读现代世界史 罗荣渠

序二 现代世界史的标准著作 何兆武

序三 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 刘北成

致中国读者

第十版序

第五版序

大事年表及地图、图表目录

导论:地理与历史

欧洲在现代史上的影响

第1章 欧洲的兴起

第2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动乱,1300—1560年

第3章 经济重建和宗教战争,1560—1648年

第4章 西欧日益强大,1640—1715年

第5章 东欧的变化,1648—1740年

第6章 科学的世界观

第7章 争夺财富和争夺帝国的斗争

第8章 启蒙时代

第9章 法国革命

第10章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

第11章 工业、思想与争取改革的斗争,1815—1848年

第12章 革命和秩序重建,1848—1870年

第13章 大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的强化,1859—1871年

第14章 欧洲文明,1871—1914年:经济与政治

第15章 欧洲文明,1871—1914年:社会与文化

第16章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1871—1914年

第1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8章 俄国革命和苏联

第19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主政治、反帝国主义以及经济危机

第20章 20世纪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

第2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2章 冷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

第23章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后殖民国家

第24章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二战”后的非洲与中东

第25章 共存、对抗和新的全球经济

第26章 对苏联式共产主义的国际反叛

第27章 变动中的现代世界

统治者与统治年代

延伸阅读:建议与书目

索引

出版后记 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现代世界

......(更多)

读书文摘

在18世纪全球经济的扩张中,每一个大陆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同亚洲的贸易受到古老的限制。对欧洲制造业来说,亚洲是一个几乎毫无价值的市场。欧洲需要从亚洲获得很多东西,而亚洲人几乎不需要从欧洲获得任何东西。中国、印度和马来文化的人们拥有自我满足的精湛文明。

许多人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欧洲在那几个世纪中那样,产生出最终能导致现代科学和工业社会的各种力量呢?客观事实给予的答案是,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欧洲人到过中国,而不是中国人去过欧洲。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