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语言的性质及其在文学创作、文学阅读中的复杂内涵。
本书所作的比较和对照,其取向就并非历史的取向,而是旨在以一种批判的眼光,从某些共通的主题(它们在不同的时刻出现于东方和西方)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来。
我始终不相信任何文学和文化传统的独特性主张——不相信那种把东方和西方看得如此迥乎不同,以致其思维和表达的方式竟不能彼此理解,因而一种知识也就必须始终置身于另一种知识之外的看法。我在本书中决定做的一件事,恰恰是去拆除种种学术领地之间的栅栏,这些学术领地被称为领域和学科,它们被包围在学院和系所的重重藩篱之中。我宁愿向这种知识的分隔挑战,并展示某些基本的、东西方共有的阐释学关注和阐释学策略。
......(更多)
张隆溪,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讲座教授。曾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校区,任比较文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包括英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文学理论、阐释学及跨文化研究。主要著述有:《道与逻各斯》、《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及《走出封闭的文化圈》等。
......(更多)
......(更多)
等同总是趋于差别的消失,以便每一事物能够归并在一个共同的名称之下。与之相反,同一则是不同东西的不同归属,它需要以差异的方式把不同的东西聚集起来。
正是差异使事物得以彼此区分,并显得有趣,甚至具有审美的魅力,而且,理解也正是开始于阐释学上的差异,但全是差异而没有任何共同基础,却会使阐释学变得完全不可能。
里尔克的“歌就是现实”似乎以一种简明而令人难忘的方式表达了“纯诗”的自指性。我们从中获悉:歌就是此在(Dasein),就是现实,或毋宁说,就是此时此地的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