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史,基本被“启蒙”与“革命”两大现代性范式所主导。本书另辟蹊径,一方面通过抒情话语对此两大范式重做检讨;另一方面则对“抒情”做系谱学阐释,认为西方美学话语和中国传统诗学,共同铸就了抒情现代性从古典过度到现代的艰难途径。
作者细致分疏沈从文、林风眠、台静农、费穆、梅兰芳、何其芳、冯至等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们如何在20世纪中叶那个革命的“史诗时代”,以自己的才情和思想乃至挫败和苦难,与时代相撞相生,共同谱就了令人嗟叹回味的“抒情声音”
......(更多)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著有《想象中国的方法》《当代小说二十家》《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抒情传统与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等多部著作。
......(更多)
致谢
引言
导论 “抒情传统”之发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有情的历史”
第二章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
第三章 梦与蛇
——何其芳,冯至,与「重生的抒情」
第四章 抒情与背叛
——胡兰成战争和战后的诗学政治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江文也的音乐与诗歌
第六章 斯芬克士之谜
——林风眠与现代中国绘画的写实与抒情
第七章 《小城之春》《生死恨》
——费穆、梅兰芳与中国电影诗学
第八章 国家不幸书家幸
——台静农的书法与文学
尾声 批判的抒情
参考书目
......(更多)
我认为,“强势思维”如果的确刚强,就能够容纳,而非清除、戒备诸多抒情表意的方式。革命行动能够摧枯拉朽,恰恰因为内里含蕴着一个温柔的、“他心直指我心”(singular plural)的乌托邦渴望。
鲁迅的现代主义不仅受惠于尼采和施蒂纳(Max Stirner),而且也得自陶潜、嵇康的熏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