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张比较研究必须反对“孤立主义和将人类巴尔干化为彼此分离的文化实体”,并确定了目标:“探究对应的比喻或象征手法,而不是抛出一套大而化之的东西方对比。”作者通过对希腊和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经典文本的创新解读,始终以使它们相互辉映为目的,令人钦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张隆溪
海妖与圣人何以并提?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特殊的张力?这本比较古典学著作,以海妖代表的知识与圣人代表的智慧为线索,串联起古希腊与古典中国最重要的文本。通过比较《诗经》和《奥德赛》,司马迁和修昔底德,孔子、老子、庄子和柏拉图,向读者呈现两大文明如何回应各自内部的危机与变革。
......(更多)
尚冠文(Steven Shankman),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就职于美国俄勒冈大学古典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英美文学中的古典传统、文艺理论史等。最近的著作包括Other Others: Levinas, Literature,Transcultural Studies (2010) 以及 Epic and Other Higher Narratives: Essays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 (2011)。
杜润德(Stephen Durrant), 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早期文学、司马迁与中国早期叙事传统的联系、中国与希腊叙事学传统的比较等。代表作有 The Cloudy Mirror: 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s of Sima Qian (1995)。
......(更多)
致 谢
导 言
第一部分 意向性的萌芽:《诗经》与《奥德赛》
1.诗歌与参与体验
2.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参与
3.对自然世界的参与
总结与结论
第二部分 哲学前后:修昔底德与司马迁
1.历史与传统
2.历史书写的体例
3.参与的风潮:司马迁对自己时代的描绘
4. 修昔底德对客观性的悲剧性寻求以及这位史家抑制不住的“我”
总结与结论
第三部分 哲人、圣人与参与体验
1.圣人与哲人出现的语境
2.从诗到哲学
3.圣人、哲人以及参与性维度的恢复
总结与结论
后记
参考书目
索引
译校后记
......(更多)
在早期中国,一个人始终是更大的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不管坚持意向之分化的欲望会多么严重地撕裂它。最终,参与支配着一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