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官书、方志、家谱等材料,结合当代民族志、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讨论明代云南大理人群的身份认同问题,希望提供一个明朝“统治”该地模式的解释框架。由此,严格来说本书应算是一部社会学著作。全书除绪论和结论外,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明初(主要是洪武年间)明军进入大理后,明朝在大理周边设置府州县和土司,以管理当地百姓的大致过程。接着分三类人群(后三部分)来描写明朝大理的山乡社会。一是僧侣,明朝通过在大理地区册封僧侣,招僧侣入京赐给头衔,兴建寺院庄园,扶植宗教活动,建立一套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仪式宗教秩序,笼络当地信教之人。二是乡士大夫,明朝通过吸收当地读书人入京读书,参加国子监和乡试,来笼络他们。这些人在回到大理山乡后,被任命为当地的学官,负责宣传儒学,并编写符合明朝正统的家谱、族谱,同时将佛寺改造为祠堂、乡贤名宦祠。通过这一套程序,儒学正统观念、正统祀典文化在大理社会得到传播。三是土官。明朝在大理地区册封大量土司,土司之间、土官和州县之间形成政治平衡。土官在本地打击盗匪、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服从明朝的统治,同时本地经济的货币化促进了山乡流动、经济发展、身份分流和阶层整合。按照作者的建构,西南大理人群各有不同的族群、宗教、阶级类属,“国家”和“地方”各司其职并因应互动,“王朝秩序”由此得以在该地确立并维持。
......(更多)
連瑞枝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包括邊陲人群與族群歷史、傳説與歷史敘事、歷史人類學、宗教與地方社會,研究地點主要在中國西南地區與台灣。著有《隱藏的祖先:妙香國的傳説與社會》(2007)、《客家、女性與邊陲性》(合編)(2010)、〈女性祖先或女神〉〈神靈、龍王與官祀〉〈土酋、盜匪與編民〉〈大理山鄉與土官政治〉等論文。
......(更多)
绪 论
第一部 云之南
第一章 关键的一年
第二章 书写者:华夷之间的历史与神话
第二部 僧 侣
第三章 入京的僧侣
第四章 辟邪
第五章 从寺院庄园到乡里社会
第六章 重建仪式秩序
第三部 乡士大夫
第七章 成为士人
第八章 南京归来
第九章 改造佛寺
第四部 土官政治与山乡
第十章 澜沧江沿岸的山乡联盟
第十一章 从山乡盗匪到编民
第十二章 金沙江沿岸的土官联盟
第十三章 土官政治与鸡足山
结语 合法性的追求:仪式权与历史话语权
征引书目
后 记
......(更多)
很明顯地,朝廷不只廢除土官知府之職銜,連帶著土官政治之儀式場合玄化寺大殿被改建成為文廟,又將玄化寺改置為官寺,即僧網司衙門。象徵土官政治中心的玄化寺,被納入帝國官僚儀式機構之中,其佛教為中心的政治格局也扭轉成儒學主導的政治格局。這也就是革土易流的真正用意。這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學宮,還代表帝國以象徵華夏正統的文化標誌,在漢藏屏障建立一道新的政治威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