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世于20世纪末。在那时,计算机已开始普遍介入人类生活。作者威廉·J. 米歇尔教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深入而卓绝的研究。其研究领域十分开阔,涉及建筑学、媒介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本书则是在这一跨学科背景中展开。
它从当时既有的生活形制出发,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况,对 未来的人类生活进行了一系列设想。在这些构想里,从宏大的生活时空,到细微的身体发肤,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时间重置,建筑重组,身体和思维也重新调整。而这一切,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经历和将面临的境况。
很大程度上,米歇尔教授的多数预言已经逐一得到实现,但他的思路在今日看来依旧是崭新的,而这正是本书所要为读者呈现的重点。本书从技术出发,却不止步于技术,而是对未来之可能的情动。
......(更多)
威廉·J.米歇尔 William J. Mitchell (1944-2010),曾任教于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建筑学、媒体艺术学和自然科学,著有《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比特城市:未来生活志》、《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等 书。
-
译者 余小丹,英语笔译专业翻译硕士。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曾任教于深圳外国语学校,现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2015年出版译著《平衡》(第二译者)。
校者 陈毅平,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多年从事英语和翻译教学,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出版有《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等译著。
......(更多)
总序
1 布线
2 电子广场
空间/反空间
有形/无形
集中/分裂
同步/异步
窄带/宽带
偷窥/参与
邻近/连接
比特城市
3 电子市民
维特鲁威人/割草者
神经系统/身体网
眼睛/电视
耳朵/电话
肌肉/作动器
手/遥控装置
大脑/人工智能
在那里
4 重组建筑
外观/接口
书店/比特店
书架/服务器
美术馆/虚拟博物馆
剧院/娱乐设施
校舍/虚拟校园
医院/远程医疗
监狱/电子监视程序
银行业务室/自动柜员机
交易大厅/电子交易系统
百货商店/电子购物广场
工作/在网上工作
在家/在电子之家
分解/重组
可程控的场所
5 软城市
房地产/网络空间
荒蛮西部/电子边疆
人定法/编程条件语句
面对面/接口
在现场/在网上
街道网/万维网
邻里/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
围场/加密
公共空间/公共通道
在那里/接通那里
社区习俗/网络规范
诺利与网络
6 比特业
经济学101 / 0和1的经济学
有形商品/知识产权
移动材料/处理比特
实体交易/电子交易
现钞/电子现金
农奴/代理人
管辖权/逻辑界限
领土/拓扑学
电子政治/电子民意调查
驱逐/系统操作员的黑名单
监视/电子圆形监狱
网络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7 获取优质的比特
1835年:前工业聚居地
1956年:通勤城市
1994年:网真时代
公元2000年:比特圈
致谢
索引
......(更多)
获取信息的能力被重新定义了。决定互联网连接价值的因素是带宽。直接连进一条带宽数据公路就好比身处一座城市的市中心,而低波特率的网络连接就好比把你扔到了郊区,信息洪流变成涓涓细流。带宽的束缚正在取代距离的限制。一种关于土地利用和运输的新型经济正在兴起,在这种经济中,高带宽链接能力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变量。
正如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组织,它们的每一天、每一周和每一个季节也有着各自的节奏。因为有黄金地段的房地产,因此也有黄金时段的时间,但对于一座完全异步的城市就不能照此类推了。在这里,时间节奏变成了白噪音。要区别正在发生的事和这件事在任意时间的重放变得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一切都可能随时发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