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
本书是厚重的,也是尖锐的,全文高瞻远瞩,思辨严密,博通精微,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看法,不仅对我们重估鲁顾之争,而且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反思20世纪中国的学人、学术和文化,均不无启发。这部著作与其说是王富仁教授最后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如视为他的精神遗嘱或许更为恰当。
......(更多)
王富仁(1941-2017),山东高唐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20世纪80年代,王富仁教授以“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全新视角阐释鲁迅小说,这是中国鲁迅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坛思想启蒙的重要标志。此后,他又致力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国左翼文学研究,晚年更鼎力倡导“新国学”理念,皆成就斐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更多)
序
第一篇 疑 古
“整理国故”:胡适的历史观
顾颉刚的古史研究
“专门家”与“博学家”
错位的嫁接
由来有自:汉代今古学之争
清代今古学与“五四”新文化
第二篇 对 立
章黄学派
章太炎对鲁迅之影响
鲁迅对章太炎之评价
鲁迅的古史观
鲁、顾眼中的《史记》
对立之根由
第三篇 异 化
文化对人的异化
“《中国小说史略》抄袭说”事件
面子问题
面子观念之根源
“五四”之后的文化观念
鲁迅与英美派学院精英之矛盾
第四篇 敬 业
鲁迅与胡适
个人崇拜
现代评论派与鲁迅
杨荫榆与女师大事件
整顿学风:章士钊时期的中国教育
重看杨荫榆事件
鲁迅的“敬业”精神
第五篇 克 星
鲁迅的“克星”
现代评论派的“克星”
精神战略与精英战略
精英的敌人
铸剑
鲁迅的“文化山”
第六篇 累 赘
精英意识
“精英意识”对顾颉刚之影响
历史的虚无主义
“科学的方法”
顾颉刚的死胡同
顾颉刚的面子:疑古到底
再谈“整理国故”
尾声:走自己的路
......(更多)
鲁迅和章太炎都不主要是在制度、理论、体式这些有形的文化层面上而是在无形的文化精神的层面上建构自己的文化思想的,因而他们也更加重视中华民族自身精神的养成和发展,而在学术上,他们也都与古文学派的学术风格有着内在的承传关系,显现着缜密精严、底气充足的特征。
任何一个历史家都只是一个像徐霞客那样的游览者或者考察者,而不应仅仅是一个批评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