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的一部随笔集。随笔集收有四十八篇文字,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大多与写作的事相关,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
作家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和我们进行交流,而我们也在这交流中为作家的真诚所感动。的确,写作与阅读永远是相通的。
......(更多)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四岁时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作品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不少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尔奎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
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更多)
化学气味/黑岩夫人/话语的高速公路
戏 剧/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酗 酒
第六区的乐趣/永 隆/河 内/黑色团块
博纳尔/披巾的那种蓝色/男 人/房 屋
卡 堡/动 物/特鲁维尔/星
M.D.制服/作家的身体/阿兰・万恩斯坦
拉辛森林/波尔多开出的列车/书
基依伯夫/说谎的男人/照 片
断水人/菲贡・乔治/瓦文萨的妻子
电视与死亡/说来话巧/绿牛排
你不愿意?/普瓦西�望台/蓝色大旅馆
巴 黎/红躺椅/圆 石/衣 橱
时间亡失/《印度之歌》的壁炉
《夜船》中的音响/夜 食
82年10月/危险状态/信/幻影纷至沓来
......(更多)
人一经长大,那一切就成为身外之物,不必让种种记忆永远和自己同在,就让它留在它所形成的地方吧。我本来就诞生在无所有之地。
在生活中,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包括在镜子虚假的投影中,所看到的无非是期望取得的自身组成的形象,最佳形象,既为拍照摆出姿态希图重现自己全副武装起来的那幅脸面,如此而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