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篇小说集通过书中人物的讲述或是呓语,讲述了五个戏剧性、荒诞、苦涩甚至是惊悚的故事。这五个故事的人物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他们中有囿于童年经验而对理想异性形象充满不安感的都会女子;试图逃脱快节奏城市生活的成功男性;无意中窥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普通人……本书反复琢磨、诉说的其实都是一种荒诞、孤独并且无解的都市人生活状态。
汪若甚至怀疑言语和记忆;她不写实,她所寻求的不是确定性,而是我们生活中那些暧昧游移的瞬间,她不想理清一切,相反,她的隐蔽而执着的信念是,让被理清的一切重新流动起来,在幻想中、在想象中。所有这些,都与我们对生活、对小说的习惯性看法格格不入。在她的小说里,我依然感到其中有倔强的诗意,构成一个魔力支配的世界,在这里,生活的外壳是如此脆弱,它会在某个夜晚或清晨,某种眼神或动作中悄然绽裂,然后,本质性的景象鲜嫩地展开……
——李敬泽(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
这是一部迷人的作品,迷人的地方甚至不是语言或故事本身,而是背后那种讲述的态度。一种对“活着”的临在感的诚恳的探索。
——走走(作家)
就写小说而言,汪若有着令我叹服的本能和直觉,而且,我还想要说的是:她写下的,才是我所期待的,具有猫一般气质的中国城市小说。
——戈舟(作家)
这是一部相当独特的作品,没有成套的故事,没有正常的叙事,真有点“满纸荒唐言”的感觉。但是,恰恰如此,它是有深意的探索性的作品,无论在形式上抑或在内容上。
——《人民文学》
汪若的作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与没有套路的清新之风。
——《收获》主编 程永新
......(更多)
原名汪若菡,资深媒体人,长期从事财经新闻报道工作。记者身份之外,是小说家。她认为工作与创作是互补的——职业写作需要更严谨的逻辑,写小说可以释放想象力。
汪若的作品多次刊登在《收获》《人民文学》等专业刊物上,2012年获《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年度奖”。
......(更多)
“天知道他从哪里找出了全班五十个人的联络方式,这真是一项高难度的考古活动,足以媲美霍华德·卡特博士猫在埃及闷热漆黑地道里进行的探险活动——最后,他终于凭借神秘的封印在国王谷中发现了通往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的阶梯。”
“吧台旁的一只布谷钟敲响十二下,布谷鸟咕咕咕的叫声在寂静的屋子里显得有点滑稽。午夜12点,这是马车变成南瓜、妖精陷入爱情、青蛙化身王子、狸猫大游行的钟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