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与十四行诗:里尔克诗选》收入的《杜依诺哀歌》和《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晚年呕心沥血的杰作,也是20世纪诗歌的重要里程碑。本诗集除收入这两部重要诗作外,还附有译者、外国文学学者张德明教授对每首诗详细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里尔克深邃厚重、广阔多义的诗歌世界。
里尔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瓦莱里
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冯至
他(里尔克)本身就是一部有关现代诗歌的写作奥秘的启示录。——臧棣
我们是不可见之物的蜜蜂。我们疯狂地采集看得见的蜂蜜,贮藏在金色的蜂箱里。《哀歌》表明我们正着手于这项事业,就是这些持续不断的转换,把我们所爱的可见之物和可即之物化为我们的天性的不可见的振荡和感动,这种振荡和感动会将新的振荡频率输入宇宙的振荡频道。——里尔克
我是怎样将它做成的,当做献给俄耳甫斯的一个“祭品”!——何为时间?——何时为当下?跨越如此漫长的岁月,怀着完满的幸福,它驰入我豁然敞开的感觉之中。——里尔克
......(更多)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出生于布拉格。少年时期在军校饱受折磨,性情敏感。二十岁离开故乡,开始流浪、沉思和写作。早期诗作偏重主观抒情,风格浪漫、神秘。中期“咏物诗”偏重写实,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晚期代表作《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一生经验和思辨的结晶,表达了诗人对此在的独特阐释,对痛苦和孤独的深刻思索。里尔克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创造了现代诗歌艺术的巅峰,并通过译介影响几代中国人。
张德明,1954年出生,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有:《从岛国到帝国——近现代英国旅行文学研究》《人类学诗学》《批评的视野》《世界文学史》《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等;译著有:《天堂与地狱的婚姻——布莱克诗选》《夏洛蒂·勃朗特全集(第六卷)》《狄更斯全集(第十八卷)》(合译)等;另有个人诗集《打水漂》。
......(更多)
写作中的里尔克
杜诺伊哀歌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第一部
第二部
附录一
《杜诺伊哀歌》解读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附录二
《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解读
第一部
第二部
......(更多)
万物都想上升。我们却沉迷于重力, 把一切压上自身,如负重者般; 呵,我们对于万物只是兼职的教师, 因为它们永远享有幸福的童年。
杀戮是我们流浪的哀伤的一种结构… 纯洁是愉悦的内心中, 我们自发生成的东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