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的理性化与民主化是中国制度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书在公共观感算领域研究了这两大问题。1978年的经济改革使得中国从一个“自产国家”逐渐转变成一个“税收国家”。这一转变对中国财政与预算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在1999年以前,中国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的收入方面应对这一挑战,没有相应地支出管理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革。199年,中国终于将财政改革的重点转到支出管理,重构中国的预算体制。如何理解中国目前的预算改革?中国预算改革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什么?预算改革后中国预算出现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推动中国的预算改革,我们应该如何研究预算?这些都是本书关心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做了一些理论上的思考和实地调研。本书中所收录的8篇论文就是这些思考和调研的结果。
本书的第一篇论文从财政史的角度分析宪政制度尤其是代议制的产生与维持。
本书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主要关注中国预算改革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本书的第五篇、第六篇和第七篇进入中国预算的“真实世界”,这三篇论文是关于中国地方预算改革的经验研究。
本书的最后一篇探讨如何在中国进行预算研究。
......(更多)
马骏,1969年生,贵州毕节人。武汉大学政治学系法学学士学位(1990),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1992),美国内布纳斯加大学(奥马哈)公共行政学院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专业,2002)。现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及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与行政管理系系主任。主要研究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公共行政、新制度经济学、财政史。近年来,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经济研究》三篇,在国外发表学术论文四篇。
......(更多)
序言
收入生产、交易费用与宪政体制
预算民主: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基础
重新思考公共预算原则:理解中国预算改革的控制取向
新绩效预算:中国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
中国省级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交易费用理论框架
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来自某财力紧张省份的调查
中国省级预算中的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来自两省的调研
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现状与未来
后记
......(更多)
完善人大的预算监督 1.必须在正式度的层面合理地构建人大与执政党的关系,解决党与人大代表中的党员的关系。 2.需要有一个职业性的专职人大代表。 3.改革目前的政策制定体制,整合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创造与人大合作的条件。 4.完善预算监督立法。 5.改善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在预算监督方面的组织能力。
4个基本预算原则 全面性,一致性,年度性,严格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