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以第三人稱筆法寫出自己的青春歲月。小說裡的約翰是南非數學研究生,但他最鍾情的是文學,並在少年時就離南非家鄉,遠赴倫敦。在看似清淡的筆下,呈現出少年的多重心理:詩人的敏感、對愛情的懵懂,以及作為殖民地移民的自卑情結。這本虛實交織的私密小說是了解柯慈內心與解讀其作品的重要源頭。兩次獲得布克獎的作家柯慈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描寫少年時期的他如何在透過閱讀自我學習,並獲得夢寐以求到倫敦求學的過程。故事裡的約翰是個南非數學研究生,但他最鍾情的是文學,最後他逃離開普敦,來到他一心嚮往的倫敦,這本自傳體小說大膽揭露這位國際知名作家青春期的懵懂愛欲。全書虛實交構,被視為比柯慈得獎的小說更精采好讀,筆調清冷優雅,其中主角對自己從 南非來到倫敦後,產生自我認同的追尋以及對創作的渴望追求相當令人動容。
作者簡介
柯慈(J. M. Coetzee,1940~)
1940 年 2 月 9 日出生於南非開普敦市。1956 年獲南非開普敦大學文學和數學學位。1960 年代移居英國,曾任電腦程式師,後赴美國攻讀文學。1969 年獲美國德州大學語言學博士。1968到1971 年間在美擔任過英文副教授。1972 年返回南非,擔任開普敦大學講師,1984年獲聘為文學通論教授。1980 年代晚期曾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教授。柯慈生長於一個英語家庭,兼具德國和英國背景,能說流利的南非荷蘭語。1974 年發表第一本小說《幽暗之地》。之後出版了《在國家心中》(獲得南非最高榮譽CAN獎)。1980 年以《等待野蠻人》獲得 CAN 獎、費伯紀念獎及布萊克紀念獎。1983年以《麥克.K的生命與時代》贏得英國布克獎和法國費米娜獎。1999 年以《屈辱》再度獲得布克獎。
其他著作包括小說《鐵器時代》、《仇敵》、《彼得堡的主人》、《雙面少年》,及尚未有中譯本的新作《Elizabeth Costello》。 柯慈 2002 年遷居澳洲,出版《少年時》一書,現為澳洲愛德萊德大學名譽研究員。
......(更多)
J.M.库切(J.M.Coetezee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幽暗之地》(1974)、《内陆深处》(1997)、《福》(1986)、《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慢人》(2005)等。库切的每一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意义多元。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2003年库切荣膺诺尔文学奖。
......(更多)
......(更多)
精神生活,他暗自想到,我们为之献身的是否就是这个?我以及在大英博物馆深处的这些孤独的流浪者,有一天我们会得到报答吗?我们的孤独感会消失吗,还是说精神生活本身就是报答?
......(更多)